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教育

领导干部要理性面对亲情的考验

时间:2017-04-19   来源:温州大学纪委

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来看,腐败分子中有相当比例是因为在亲情的考验面前失去了理智和原则,把亲情演变成权力滥用、贪赃敛财的理由,最终坠入腐败的深渊。可见,领导干部能否经得起亲情的考验,是能否保持人生正确航向的关键。


  家庭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从来没有其他社会关系能如此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领导干部与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朝夕相处,思维和行为必然互相影响。如果领导干部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其家庭成员也会慎言、慎行,反之亦然。关爱家庭、关爱家人,本是人之常情,但作为领导干部,对家人一旦忘记了“爱之有度”的道理,便可能失去立场,利用手中权力帮助或纵容家属谋财谋利,虽然可能一时得逞,但终究会贻害家人和自己,结果只能是追悔莫及。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也对自身要求不严,将公共权力视为自家的“摇钱树”,大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经常给领导干部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耳边风。此时,如果领导干部对这种来自家庭内部的渗透缺乏警觉、意志不坚定,便会走上贪污腐败的道路,日积月累就会放松自己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家庭生活中不注重树立正面形象,经常将负面消极思想直接或间接渗透给家属,而后者一旦是非不分、正邪模糊,便会支持甚至怂恿领导干部放纵贪欲,在这种互相渗透的作用下,一些领导干部极易走上腐败之路。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应理性面对家庭的利益荣辱,经受住亲情的考验。有的领导干部对家属“小错不管、大错偏袒”,纵容包庇,这种做法等于把整个家庭拖进了腐败的深渊;有的认为家庭的利益荣辱高于一切,即使丧失原则甚至触犯党纪国法,也坚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的坚持“一致对外”的原则,对家庭成员的腐化行为不提醒、不制止,甚至成为“教唆犯”、“同案犯”。不知有多少高官倒在了亲情面前,不知有多少配偶子女将昔日的领导干部送上了审判台。事实一再证明,廉洁是一切之基,一个人的荣誉、地位、事业、财富乃至幸福,都是建立在廉洁的基础上的,无论权力多大、地位多高,一旦贪污腐败,其结果必将是失去所拥有的一切。


  如何才能使领导干部理性面对亲情的考验呢?首先,应强化警示教育。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必须振聋发聩,尤其是对那些心存侥幸的人,要使他们从灵魂上受到震撼,要让他们明白,腐败欠下的账是永远还不清的,不廉洁的结果就是牢狱铁窗、倾家荡产、身败名裂、妻离子散。其次,应强化以德为本。一个有品德的领导干部,就是要有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宠辱不惊的平常之心,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与此同时,领导干部还应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对家人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树立良好的家风。第三,应强化制度管理。制度不能成为摆设,对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领导干部应严肃追究相应责任,使制度成为不能逾越的“高压线”。相关部门要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和案件中分析规律特点,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提早预防,堵塞漏洞。第四,应强化监督和惩治。监督好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坚持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对领导干部严格监督,定期检查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情况;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发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打“预防针”,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同时,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让腐败者付出高昂的代价,收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的作用。


  权为民所赋,必为民所用。领导干部应时刻谨言慎行,决不能为一己私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行“造福子孙”之事,如果不能理性面对亲情的考验,必然会引火自焚。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家庭观,才能经得起亲情的考验,筑牢廉洁之堤,远离腐败祸水。也唯有如此,才能使亲人得到真正持久的幸福,使亲情更加温暖、纯洁和珍贵。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地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海三道337号温州理工学院行政楼  电话:0577-86680751  传真:0577-86680517  邮箱:jw@wzut.edu.cn  邮编:325055

备案号:浙ICP备05014618号-4  版权所有 © 温州理工学院纪检监察室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